经济观察网 记者 田进“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延续恢复态势,但是恢复基础仍不牢靠。刚刚发布的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指数连续三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下,经济恢复动能有所不足。企业调查显示,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比重创下历史新高,成为当前阻碍经济全面恢复的主要原因。”

7月15日,在2023中国物流企业家夏季峰会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简称中物联)会长何黎明阐释了当前物流行业面临的困难现状。他说,总体来看,社会物流需求仍未恢复到往年正常水平,成为影响企业信心的因素。

从数据来看,今年以来国内物流业保持稳中趋缓态势。1-5月份,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近130万亿元,同比增长4.5%,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经过了前几个月的持续复苏,5月增速环比回落1.5个百分点,市场恢复力度有所减弱。

何黎明表示,在整体需求不足的大环境下,行业结构分化趋势显现,部分领域逆势增长成为亮点。一是消费物流保持较快增长。1-5月份,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超过10%。随着五一、“618”等消费旺季到来,电商快递、即时物流等消费物流需求旺盛。“618”期间快递日均业务量突破4亿件。当前,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超过1万美元,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正在逐步发挥,消费对市场拉动作用将持续增加。人民群众对于消费物流的需求不断升级,更快、更好、更省的物流服务涌现,蕴含巨大市场空间。

二是装备制造物流显示较强韧性。1-5月,受国内政策和出口带动,汽车制造物流、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物流需求实现了15%以上的增速,包括新能源“新三样”需求增势强劲,对工业品物流总额拉动作用持续显现。当前,中国仍然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装备制造优势较为明显,具备较强的发展韧性。随着中国装备制造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符合国际趋势的制造业精益物流供给不足,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重要短板,也带来广阔的市场机会。

三是国际物流具有较高潜力。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航运市场持续快速下滑。目前,上海出口国际集装箱运价指数已经跌破1千点的信心关口。替代性较强的外需不足是市场趋冷的重要原因。同时,部分国际物流需求仍然向好。今年1-5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7000列,运送货物77万标准箱,同比分别增长16%、31%,单月开行持续在千列以上,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新动力。去年中国跨境电商规模进出口突破2万亿元人民币,今年以来继续保持增长,“买全球、卖全球”推动跨境电商物流持续增长,为外贸发展注入新动能。此外,随着中国制造“走出去”步伐加快,国际供应链集成物流需求旺盛、潜力巨大,为高水平对外开放形成新支点。


相关文章

南航物流首个福建城市货站揭牌 助力闽省外贸高质量发展

 8月3日,南方航空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航物流”)厦门城市货站项目揭牌仪式在福建厦门高崎自贸园区举行,标志着南航物流在福建地区首个提供物流综合服务的创新型城市货站正式投入使用,为客户提供多种国内国际货物运输模式,助力福建地区外贸高质量发展。    物流园城市货站现场。张启智摄  福建地处海峡西岸,与广州、上海两大枢纽均为12小时左右卡车服务圈,依托南航密集覆盖国内、全面覆盖国际的网络资源优势,南航物流大力发展“空卡联运”,为企业提供完整的物流集成系统和快捷高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物流运输时效,打造优质高效的航空货运生态,增强厦门本土进出口货物的竞争力,助力福建厦门及周边地区外贸出口高质量发展。  为更好服务客户,南航物流于近日推出“南航快运”国际产品,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高时效运输需求。未来,南航物流将在福建其它地区陆续落地城市货站,持续为客户提供“家门口一站式收发货”的便捷服务,助力国内国际供应链建设。

查看详细

福建优程物流做好了台风“ “杜苏芮“的防范工作

日前,台风“杜苏芮”又有增强迹象,经计算,有向福建晋江沿海一带移动的可能性。福建地区备受台风“青睐”。根据不完全统计,从1949年到2022年,共计有136个台风登陆过广东沿海,平均大概每年有2到3个,远超其他省份。根据相关统计,每年,台风给我国带来直接经济损失平均在百亿元以上,最严重的时候甚至接近千亿元。对于物流行业来说,台风对行业影响十分大,应加强对台风天气的防范措施,这点十分重要。对于物流来说,每次台风来袭就是麻烦。台风天气会导致封港、停港,进而造成船期延误;台风过境时,货柜有浸水风险,货物还可能受潮、受损;当台风过后,还将面临爆舱、堆场码头拥堵等一系列问题。那么,货代们在面对台风来袭有哪些应对措施,避免或减少台风带来的损失呢?01 日常关注关注台风路径在台风活跃的季节,需要经常关注天气预报和台风实时路径,掌握台风走向。船舶实时查询在台风频发的季节,需要重点关注船舶实时查询和船期安排。因为台风会影响船舶的航向、航速以及港口作业等等,整个船期的安排也会受到影响。

查看详细

常见货车尺寸及装货标准一览

常见货车尺寸及装货标准如下:1、2.5吨货车(厢式/板车)尺寸:长4.2米×宽1.9米×高1.8米,实际载重量在3吨/12立方米左右;2、3.5吨货车(厢式/板车)尺寸:长6.2米×宽2.0米×高2米,实际载重量:5吨/30立方米左右;3、8吨货车(冷藏车)尺寸:长7.2米×宽2.3米×高2.7米,实际载重量:8-10吨/45立方米左右;4、8吨货车(集装箱行李托运)尺寸:长4.2米×宽1.9米×高1.8米,最高载重量:3-5吨左右;5、8吨货车(集装箱行李托运)尺寸:长12.5米×宽2.4米×高2.7米,最高载重量:25-30吨/85立方米左右;6、25吨货车(厢式/板车)尺寸:长9.6米×宽2.3米×高2.7米,实际载重量:25吨/60立方米左右;7、28吨货车(厢式/板车)尺寸:长12.5米×宽2.4米×高2.7米,实际载重量:28吨/80立方米左右;8、35吨货车(厢式/板车)车型:解放尺寸:长17.5米×宽2.4米×高2.7米,实际载重量:35吨/110立方米左右;9、35吨货车(板车)尺寸:长12.5米×宽2.4米×高2.7米,实际载重量:35吨/80立方米左右;10、40

查看详细

物流业投资增长稳中趋好 我国物流市场信心继续保持稳定

近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2023年6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数据为51.7%,较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总经济师何辉认为,6月份,物流业景气指数环比小幅回升,各分项指标均有所改善,显示出市场业务量和订单需求增加,就业形势好转,企业信心稳定。  何辉分析表示,从区域看,东西部地区较上月有所回升,中部地区持平。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物流需求保持稳定,小微型企业需求偏弱。“综合二季度景气指数运行情况,物流业总体保持恢复,但恢复势头不稳,从后期走势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较上月回升,继续保持在55%高位,显示出物流市场信心继续保持稳定。”  数据显示,业务总量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双升。6月份,业务总量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1.7%和50.4%,环比分别回升0.2和0.7个百分点。  从业人员指数回升。6月份,从业人员指数为51.2%,环比回升2.3个百分点,显示出物流岗位需求增加,企业用工压力较之前缓解。

查看详细
关闭
关闭
关闭
right